過去的成功經驗曾將宜家塑造為一代“商業(yè)偶像”,但也成為了使其止步不前的溫水。宜家似乎已經到了不得不變的時刻,而且這場變革幾乎是背水一戰(zhàn)。去年11月,宜家宣布開始進行“公司史上最大的戰(zhàn)略轉型”,而今年8月,宜家中國區(qū)的“未來戰(zhàn)略”也首次對外發(fā)布。
擺在宜家中國區(qū)新任總裁安娜·庫麗佳(Anna Pawlak-Kuliga)面前的問題不少,目標更多,她坦承確實壓力不小。
“我本人在宜家很多市場都工作過,現在來到宜家中國。在我看來,宜家是一家偉大的公司,而中國是一個偉大的市場。宜家進入中國已經有二十年,我們相信中國市場是宜家未來發(fā)展所在。”安娜·庫麗佳對記者說道。
安娜·庫麗佳表示,中國零售市場在數字創(chuàng)新和新技術使用方面在全球都是最為先進的。“我們把拓展電商等多渠道、數字化、打造家居生活服務作為宜家中國重點,這些在中國的成功經驗,也會在全球其他市場當中進一步去推廣。”她說。
消費者變了,宜家呢?
“我太太之前是非常喜歡出去逛街購物的,但我們來到中國之后,我發(fā)現她竟然不太出去逛街了,但家里每天都會有很多包裹送過來。”宜家中國區(qū)業(yè)務拓展副總裁Francois Brenti半開玩笑地說,這是他最直接感受到的中國市場的不同。
確實,人們的生活和消費習慣正在發(fā)生著天翻地覆的改變,他們不僅生活在現實的世界中,也生活上數字的世界里。但宜家依然希望他們能夠驅車到地處城市邊緣的大型店鋪里度過一天,在購物的同時,享受便宜美味的肉丸和冰淇淋。這確實是宜家獨特的魅力所在,宜家甚至是全球第六大餐飲公司。
但現實是消費者越來越忙,吸引他們到遙遠的商場越來越難,他們已經習慣了坐在家中動動手指,就能貨到面前;過去他們不會想到要“為我定制”的商品,也不會抱怨點餐和結賬時排起的長隊,但現在他們已經被別的商家“寵壞”了;逛個商場,他們也會不停地滑動手中的手機,雖然《宜家購物指南》深受喜愛,但他們期待著有更豐富更炫酷的呈現方式。
數字也反映了宜家面臨的難題。2018財年(2017年9月1日至2018年8月10日),宜家中國銷售額超過147億人民幣,同比增長9.3%。而在2017財年里(從2016年9月1日到2017年8月10日)和2016財年(2015年9月1日到2016年8月10日)里,同比增長率數字分別是14%和19.4%。
增速明顯放緩的還有宜家商場的訪客數量。2018財年,宜家中國商場訪客數量超過9830萬,比上年同期增長9.6%;而在2017財年和2016財年,同比增長率分別為11%和20%。
在電商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宜家一直保持了非常謹慎甚至遲疑的態(tài)度。2012年,宜家在英國首次試水電商,隨后陸續(xù)在德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落地了電商業(yè)務。而中國區(qū)2016年下半年在上海試點,直到2018年10月才推向全國。
而這一年,中國的“雙11”已經走過了十年,單日成交額達到了2135個億。居然之家、紅星美凱龍等宜家的中國同行們,“雙11”的戰(zhàn)績分別達到了120億元和160億元,一天銷售額超過了宜家一年的銷售額。
中國加速將成全球數字化“樣版間”
去年11月,宜家集團宣布開始進行“公司史上最大的戰(zhàn)略轉型”,安娜·庫麗佳表示,宜家中國未來三年發(fā)展的“未來+”發(fā)展戰(zhàn)略,其實是全球戰(zhàn)略在中國本土的落實,而且對于中國市場的轉型表現,整個宜家集團都充滿期待。
“中國的零售市場有很多方面值得我們借鑒。我們相信中國會在宜家全球發(fā)揮引領新產品、新解決方案、新技術測試的角色,尤其是在全渠道、數字化和未來商場的打造方面。”安娜·庫麗佳說。
在進入中國20年后,宜家正在前所未有的加速奔跑。安娜·庫麗佳表示,2020財年將是宜家進駐中國市場20年以來總投資額最大的一年,將達到100億元人民幣,并將招聘超過3000名新員工。而且,宜家正評估、布局更多項目,在接下來兩年,投資額還會進一步增加。
“這些投資將應用在產品研發(fā)、服務升級、數字化探索等方面,新員工的招聘也是為了充分落實戰(zhàn)略,比如,為數字創(chuàng)新、技術研發(fā)等崗位找到合適的人才。”她說。
安娜·庫麗佳還透露,宜家會進一步擴大電子商務的覆蓋范圍。“我們未來的計劃是更好地去打通更廣泛的渠道,讓消費者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都能接觸到我們。我們認為多元化的渠道拓展能夠讓我們更好地接觸到更多的消費者。在未來的戰(zhàn)略中,我們也計劃在三線、四線城市有更多觸達。”她說。
但是,安娜·庫麗佳認為,線上、線下并不是一個替代或者矛盾的關系?;ヂ?lián)網帶來的轉型和改變不僅僅局限于零售行業(yè),其他的行業(yè)也都有這樣的動向。
“我們認為未來零售的發(fā)展趨勢一定是全渠道。消費者并不在乎在哪個渠道購物,他們要的是非常流暢、便利的購物體驗。不同的客戶類型有不同的購物場景需求,比如父母親都要上班的家庭,可能沒有很多時間在實體店購物,但年輕人會更喜歡去實體店聚會休閑。對于宜家而言,我們需要以不同方式去滿足不同客戶群、不同場景的需求。”她說。
“大藍盒子”不夠 “小宜家”來了
很多人對宜家的最直觀印象就是一個巨大的“藍盒子”,實際上,76年來,“郊區(qū)大店”一直是宜家最典型的賣場形態(tài)。但在今天要觸達更多的消費者,獲得更多的銷售額,這顯然不夠。
據介紹,除了拓展電商渠道,宜家還將全面升級現有商場,上海徐匯商場將為全球首家“未來商場”。更為重磅的是,宜家會探索新的門店形式,會在距離消費者更近的地方開設小型商場。據悉,宜家中國首家小型商場將落戶上海國華中心,總面積超過8500平方米,預計2020年春節(jié)前開業(yè)。
“我們拜訪了很多中國消費者,去了解他們目前的生活狀況、需求和購物體驗。我們希望在各個社區(qū)中心的附近都有我們的門店。我們相信通過小型商場,我們可以更加貼近消費者。”安娜·庫麗佳表示。
當然,無論是線上的電商渠道,還是線下的大小實體商場,數字化都是背后的支撐力量。今年7月,宜家中國在上海宣布成立宜家全球首個數字化創(chuàng)新中心。這個神秘的部門將承擔著宜家數字化與傳統(tǒng)消費體驗融合轉型的使命。
據記者了解,這個中心預計將匯聚250位數字化方面的專家,會聚焦3D設計服務、社交媒體、大數據應用、VR/AR等領域,從顧客體驗和門店運營效率提升兩個維度,加速宜家中國的數字化升級。
或許,宜家的步伐比想象中還大。過去宜家是一個相對閉環(huán)的商業(yè)模式,但有市場傳聞,宜家可能會建立一個綜合性的電商平臺,不僅賣自家商品,也會賣合作伙伴的產品。而且也會很快與類似于天貓、京東這樣的第三方平臺合作。
安娜·庫麗佳表示,很多模式都在評估中,會在成熟的時機與外界分享。“我個人的夢想,就是宜家五年以后不只是出售家居用品,也提供多種服務,而且還能講述故事,它是一個能夠供人們交流和產生魔力的地方。”她說。
時代從未改變的商業(yè)的本質,但時代又總是改變商業(yè)的模樣。76歲宜家的改變與堅持同樣不易。